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科技对比

    西方

    中国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20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

    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宋应星(1587—1666),明朝著名科学家。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材料二:近代西方民主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在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出现。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大宪章》第12条和第14条规定:“无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能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大宪章》第61条规定,男爵推选25位代表与国王共同维护、监督宪章条款的执行,可以提出国王及重要臣属的错误,甚至有权联合全国人民向国王施加压力,直至夺取土地、财产,即具有反抗国王的权利。从民主政治的视角观察《大宪章》这个法律文件,它所包含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这两项基本原则正好构成了近现代议会制度的核心内容。……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历史上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2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制度正式的开端。……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革命仍然起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经过长期内战,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取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除,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行使国家主权的下院,一度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后来,又经过复辟与“光荣革命”,英国从君主制最终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17世纪末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成。

    ——《民主政治十论》房宁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956年1月,加入初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80.3%。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到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0多万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年底(1956),全国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大力帮助。同时我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自力更生精神。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到达7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得到发展……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和改进。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江泽民在十四大(1992)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注:从“十一五”起,中国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结合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社会因素。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英国是如何结合国情建立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的,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3月)模拟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任何一部宪法都是一个内在矛盾的体系,而宪政的意义就在于将诸多矛盾统一起来,并通过宪法解释、宪法诉讼等措施,在宪政体制内遮蔽或化解。

    ——翟志勇《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史实(至少两例),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述通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18世纪中叶,随着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下列选项中属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基本特点的是(    )

    ①国王统而不治

    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全体议员由普选产生

    ④首相任职要经过国王任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4. 《权利法案》签订后,威廉三世直接任命内阁成员,出席并主持内阁会议;1702年继位的安妮女王,一贯坚持“臣为君仆”的传统观念,屡次根据自己的好恶任免大臣;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问题附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乔治三世的强烈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小皮特被迫辞职。这表明(    )
    A: 《权利法案》有名无实
    B: 国王仍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C: 英国议会不具有独立性
    D: 英国内阁制度还未正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诊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依据史实,学者对近三百年的唐朝171起进谏事件做了统计,纳谏者114次,进谏成功率为68%,从进谏数量与纳谏的成功率来看,太宗朝均首屈一指:进谏37起,魏徵“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达数十万言,均能切中皇帝之失。进谏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些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例如,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宣布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十余人为各州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绝大多数朝臣包括谏官,都坚决反对,李世民终于改弦易辙。

    ——王春瑜《唐代监察制度特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议会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议会的质询事项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质询制度,并为其他议会内阁制国家所采用,它除了质询者和被质询者之间的问答之外,往往构成议会的议题,产生议会辩论,并可能导致议会对政府提出信任与否的表决,从而导致政府的危机。正如英国法学家詹宁斯所说:“一个议员无论是想要纠正一件错事,还是想要攻击哪个大臣,提出质询的权力总是重要的。它迫使各部在它们的行动中谨慎小心;它能防止一些小小不公平之事,这些事情是如此普遍地和官僚主义连在一起的;它迫使行政人员去注意个人的不平之鸣。”

    ——《西方发达国家议会监督制度探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进谏事件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诊试卷
  • 6.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不完整,已组卷)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北京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材料二: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士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西方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将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的“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隋朝到清末科举制度兴盛和废止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举制对英国的影响及西方在选官制度方面的新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部分重点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
  • 8. 下列历史活动与克伦威尔有关的是(   )

    ①指挥议会军队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②处死査理一世,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③就任护国主,成为军事独裁者

    ④领导“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   )
    A: 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 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C: 巩固了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有学者指出,从l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
    A: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C: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