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下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B: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
    C: 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 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华宁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份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美、日等国相继在中国兴建纱厂,中国的近代棉纺织业也在这个时候兴起。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原棉的大量需求,大大刺激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然而原先种植的棉花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每年还需进口大量陆地棉。陆地棉又称美棉或洋棉,原产于墨西哥南部的高地,近代在美国种植较多。中国大量引种陆地棉的最早官方记录是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机器织布厂及纺纱厂,为解决机器纺织所需要的棉花原料,开始引进陆地棉。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等,不断地从美国大量引入陆地棉种子。陆地棉纤维细长、产量高,适宜机器纺织。现在,陆地棉是中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为中国现代植棉业和棉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喻树迅 《中国棉花产业百年发展历程》

    材料二  棉花是19世纪最重要的商品。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商品激发出如此多的技术创新、组织改进或社会变化,或同样多的相伴随的国内及国际冲突。通过创办工厂作为生产纺织品的最有效途径,棉花加工商们彻底改变了人类工作的方式。通过网罗更多的人手以充实他们工厂的雇员队伍,激发了一场全球前所未有的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因为需求更多的棉花以满足他们的工厂,工厂主们鼓励种植园主极大地扩展棉田,而要耕作所有这些棉田就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这推动了上百万奴隶的迁徙。通过更高效率地生产更多的棉纺织品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棉制品经销商们摧毁了各地土生土长的纺织品生产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还决定性地将工业的中心从亚洲移向了西欧和美国。而且这些资本家在寻找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过程中,把全球的不同地区编织在一起。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一部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地棉被引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棉花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中国现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适应性考试(一)试卷
  • 3. 19世纪初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包含单纯的实践经验或技艺,更包含诸多与技术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诸如德国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地方工业学校,就大量开设了化学实验实习、力学、机械学、应用数学等科学理论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实现了技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
    B: 奠定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基础
    C: 开启了近代物理学教育的潮流
    D: 体现了数学对技术革新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联合考试(五)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

    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

    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

    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检测试卷
  • 5. 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 … 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 基督教徒信仰的迷失
    B: 人民环保意识的缺失
    C: 政府疏松的管理漏洞
    D: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检测试卷
  • 6.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 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 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工业革命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科开学验收试卷
  • 7. 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
    A: 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
    B: 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C: 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
    D: 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科开学验收试卷
  • 8.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条件都已齐备了。在政治上是以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宪政,在精神上是以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据此推断,在经济上是(   )
    A: 垄断资本主义
    B: “混合经济”理念
    C: 国际贸易体制
    D: 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第二次联合测评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最优分裂原则”-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与太过分裂的社会都不占优势。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与它在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密不可分。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进入封建社会后的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则是另一个极端,它过于分裂而长期发展受限。

    ——摘编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10. 如表为18世纪60、70年代部分地区劳动者每天的工资平均水平状况。这一状况(   )                   
     

     地区 

     

     工资水平【单位:(白银)克/天】 

     

     中国北京 

     

     3.9 

     

     印度德里 

     

     1.7 

     

     意大利佛罗伦萨 

     

     3.7 

     

     英国曼彻斯特 

     

     12 

    A: 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B: 造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
    C: 推动英国率先进行技术革新
    D: 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寒假验收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