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述及一战期间德国发动的某战役,有学者写道,德军是有险恶用心的,他们并不期望一下子拿下它,他们更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拖上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它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每一个法国人参加这场战斗,从而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达到消灭法军有生力量的目的。这场战役是(    )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
  • 2. 下图为《一战后脱离德国的领土》图。仔细观察地图,下列选项中表述合理的是(    )

    ①“划给法国”指把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

    ②“法国托管”指把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③“但泽自由市”指把但泽交由德、波两国共同管理

    ④“划给波兰”指把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 3.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同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宣布退位,逃往荷兰。当时的德国皇帝是(    )
    A:   威廉一世
    B: 威廉二世
    C: 威廉三世
    D: 查理一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4. 一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其盟约指出,“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把委任统治地人民的监护工作委托给发达国家”。这一设计(    )
    A: 旨在重新划分殖民地
    B: 削弱了殖民主义的力量
    C: 反映出帝国主义本质
    D: 体现了对世界和平的维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威廉二世宣称:“当国家投入战争时,一切政党应该停止争吵,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德国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等。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1915年,德军进攻重点转向东线。由于未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德军进攻的重点放在西线。2月21日,发生凡尔登战役,历时七个月。7月,英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历时五个月。从5月31日到6月1日,英国在北海同德国进行大规模海战,制海权仍由英国控制。1917年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标志着德国的战争危机。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苦,陆海军士兵对军官们的特权怀有敌意,有组织的工人也开始反对继续战争。由此看,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

    ——摘编自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战争本身的态度反映了大多数政治家日益提高的觉悟:某些道德制约限制把战争用作外交政策的工具。政治家们公开谴责战争的蹂躏,有史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卫或宗教义务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参战行为辩护。而避免战争本身-即避免任何战争-只是从20世纪开始才成为治国方略的一个目标。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919年的国际联盟、1928年宣布侵略战争为非法的《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以及我们时代的联合国,都把避免战争本身作为它们的最终目标。二战前,西方列强的政策受到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这种愿望的激励,而这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它们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愿望压倒了国家政策的所有其他考虑。与此相似的是,在朝鲜战争中,所有大国无一例外地渴望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内并防止其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所有这些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许多国际危机中也都进行了自我克制。这些都是战争态度发生根本改变的突出例证。

    ——摘编自【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战争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在战争或国际危机中的“自我克制”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高考模拟检测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最终,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列强之前的矛盾,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欧战爆发。此时,欧洲各国人民情绪高涨,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国家展现实力的一次机会,前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会为自己民族赢得一个更光辉的未来,当然,没人认为战争会影响自身,40年的和平麻痹了所有人。德国人认为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大多数国家的人民也这样认为,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在几个月内取得胜利。……“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支配世界革命的记忆,已不复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渗透它的文化,已不再是1914年前所了解的那种资产阶级文化。当时完全掌握世界经济、思想和军事主力的大陆,如今已不再是世界经济、思想和军事的主力,不管是一般的历史或特殊的资本主义历史,都不曾在1914年告终,不过世界的极大部分,都已经通过革命进入一个基本上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势。”自1914年以后,世界果真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根据材料,分析欧战爆发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战的影响。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贵港市2022届高三历史四模试卷
  • 8. 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条约审议工作,但因对《凡尔赛和约》苛刻惩罚德国极为不满而愤然离去,他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实属自我毁灭行为。这说明凯恩斯(   )

    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德国利益

    ②看到了《凡尔赛和约》的严重问题

    ③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④具有追求公平正义的个人优良品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9.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遂正式形成。之后,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一演变的历史背景是(    )
    A: 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B: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 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D: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10.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历史合力论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阶级斗争学说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