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其要点包括“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等。美国此举旨在(   )
    A: 推进民族解放
    B: 打击英法势力
    C: 扩张势力范围
    D: 维护凡尔赛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中,我们应看到军事冲突、外交斡旋、经济纠纷及爆炸性事件等因素是“历史大海表面的波峰浪谷”,而“工业革命及科技发明、近代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浪潮、国际关系中强权法则、追求强大的心理目标”则是“大海深处那巨大的暗流”。前者对历史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而后者则是“酝酿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改变历史航向的真正原因”。

    ——摘编自倪乐雄《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考》

    材料二 

    一战时期交战双方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力量对比

    (包括美国但不包括俄国)

    所占百分比(1913年)

    钢产量(1913年,单位为100万吨)

    总工业潜力指数(以1900年的英国为100)

    协约国

    51.7

    44.1

    472.6

    同盟国

    19.2

    20.2

    178.4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并且这种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多向的,这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完整)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下列两幅地图分别是20世纪非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形势图。其共同主题是(   )

    A: 日本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B: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影响
    C: 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D: 德国海外殖民地的丧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了《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德意志报》也发表文章,叫嚣“复仇!德意志民族!今天在凡尔赛镜厅,耻辱的条约正在签字。不要忘记它!”军方也“将军事危机归咎为平民的颠覆活动”,“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希特勒明确表示,他的任务是使日耳曼民族的繁衍和土地的大小,“能够有一种自然和适当的比例,而保障种族的生存”。一战后对战争的错误反思不断积累,最终使德国再次走向了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路。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德的历史教科书有些是不真实的,书中只轻描淡写地提了纳粹战犯问题,而对集中营只字不提。从60—80年代,历史教科书对于纳粹时期发生的罪行已透露较多的内容。1991年后,在德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没有一字是为希特勒的侵略罪行辩护的。……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过:“民族主义是欧洲的痼疾,过分狭隘的民族主义把欧洲带到了深渊的边缘。”

    ——摘编自扈明丽《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

    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对一战的错误反思,并说明其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态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这一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动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这一条约”是(   )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下表为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大事记(节选)。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时间

    事件

    1922年

    苏德签订条约,同意外交正常化

    1925年

    国际联盟对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的纠纷作出裁决

    1925年

    德、比、法、意、英签订条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

    1928年

    英法等15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A: 地区冲突的加剧
    B: 德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C: 维护和平的尝试
    D: 国际组织作用的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19世纪,英国妇女一直被排斥在选民范围之外。1918年,英国规定凡满30周岁的女性拥有选举权。这主要得益于(   )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B: 工业革命的拓展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工人运动的兴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从以下漫画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 一战后欧美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B: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情况
    C: 美国最终攫取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 华盛顿体系下欧美列强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 法国与美国结盟
    C: 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 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德国'完全责任'的政治命题从学术角度看是站不住脚的,1911年的主要责任在柏林,也在维也纳和圣彼得堡。"该观点意在说明一战的爆发主要在于(   )
    A: 德国崛起和民族主义的盛行
    B: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C: 国际体系中新旧力量的博弈
    D: 民族自决与同盟体系的僵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