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图3为1920年苏俄政府发行的10000卢布结算票,票面上用俄、中、英、法、德、意、阿拉伯等七国文字标注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其中中文译为“全方贫工之联合”。这反映了(   )

    A: 苏俄希望获得世界各国援助
    B: 革命政府的示范作用
    C: 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苏联革命的世界意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
  • 2. 下表为1917年2-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的变化。这可用来说明(   )

    时间

    2月

    4月

    8月初

    1ǖ月初

    党员人数

    约23000人

    10万人

    24万人

    35万人

    A: 社会主义革命已深入人心
    B: 资产阶级丧失了执政地位
    C: 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和发展
    D: 武装夺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
  • 3. 十月革命后,列宁通过“文化下乡”,引导文化人才到农村教授知识,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适时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这一做法(   )
    A: 确立了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导地位
    B: 推动了苏俄国内工农联盟的快速形成
    C: 增强了农民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意识
    D: 凝聚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
  • 4. 下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 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B: 计划经济优势显现
    C: 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 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据统计,苏俄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57.9%上升到1920年的78.1%,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66.7%上升到1920年的70%.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B: 战争中断了工业化建设
    C: 特殊经济政策的刺激
    D: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6. 1927 年苏联的农户由一战前的 1700 万户增加到 2400 万户,生产的粮食由战前的 25 亿普特增加到 40 亿普特;但运出农村的商品粮却由战前占粮食总产量的 26%下降到 11.1%。而城市和工人人数的增加急需商品粮供给的增加。这一形势说明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国情
    B: 迫切需要变革生产关系
    C: 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
    D: 国家工业化目标已完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卷
  • 7. 1910年前后,西欧社会主义者漠视体育运动,担心其挤占工会和党务工作的时间。1920年代,随着资产阶级精英化、商业化的体育观念的盛行,很多社会主义者起而建立国际劳工体育联盟,举行国际工人奥运会,强调“把体育文化作为各国青年和平团结的语言”。这反映出西欧(   )
    A: 社会生活风尚急剧变化
    B: 两种意识形态竞争加剧
    C: 经济大危机初见端倪
    D: 国际工人运动出现分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卷
  • 8. 1918年5月,列宁在所写的《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提出了经过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存的历史阶段逐渐向以国有制为基础的“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的考虑。这一构想(   )
    A: 随即发展成为新经济政策
    B: 被严峻国内形势所打断 
    C: 成为苏联建设的主导思想
    D: 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国情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联合模拟考试试卷
  • 9.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A: 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 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C: 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D: 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新高考模拟卷二
  • 10. 下图为俄国人列米佐夫于1917年5月在《新讽刺园地》上发表的漫画《农业》,部分题记为“农民:我已经没地放下我的另一只脚!”。此作品反映出(   )

    A: 临时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认识变化
    B: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可能性
    C: 压迫农奴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
    D: “四月提纲”得到民众的广泛拥护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22年高考历史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