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为1922-1927年苏俄(联)农村经济发展概况,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

    年份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出租土地农户占全体农户比重( %)

    2.8

    3.3

    4.2

    6.1

    17.4

    13.0

    出租土地(百万俄亩)

    3.0

    4.5

    7.0

    10.9

    13.3

    使用雇工农户占全体农户比重( %)

    1.0

    1.0

    1.7

    1.9

    19.8

    雇工人数(百万)

    1.0

    1.2

    1.635

    1.632

    A: 农业集体化的落实程度有所欠缺
    B: 农村生产关系有了一定调整
    C: 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构想
    D: 农村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如图是1921﹣1923年苏俄租让企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的企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信息说明(   ) 

     

    A: 外资企业控制了苏俄经济
    B: 苏俄工业经济的发展迅速
    C: 苏俄加大了对外开放程度
    D: 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1918年2月,为了保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坚决主张立即按德国条件签订停战协议;以布哈林为首的则要求停止和谈,但要进行反对德国的“革命战争”;而托洛茨基则提出不战不和的方案。列宁最终说服了党内同志,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和平退出战。这说明(   )
    A: 苏俄在东线战场的威胁已完全解除
    B: 列宁依据国情调整了对外政策
    C: 苏俄国内对于革命道路仍存任分歧
    D: 新生苏维埃政权基本得到巩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嫩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 4. 1928—1937 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 年,苏联的拖拉机、联 合收割机和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实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在列宁看来,饥荒并不由于俄国没有粮食,而是富农拒不把粮食卖给国家,他们用自由贸易的口号和物价的暴涨榨取工人的血汗,把苏维埃政权葬送在经济毁灭的深渊。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若干省份里的富农同其他反革命分子在粮食战线上向工人国家发动进攻。为此,苏维埃政权(   )
    A: 颁布《土地法令》
    B: 实施余粮收集制
    C: 采用新经济政策
    D: 推行农业集体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战时如此,平时亦然。”其意在说明(   )
    A: 十月革命使颓废的资本主义焕发了生命力
    B: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启发了欧美政策调整
    C: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
    D: 欧美政府干预经济消除了私人生产盲目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7. 1925年,当时在苏联考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到:“目前苏联的制度下没有直接禁止为盈利而进行的买卖。当局的政策不是禁止这种职业,而是使之不稳定,变成可耻的职业。”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
    A: 经济政治危机极其严重
    B: 集体化挫伤了民众热情
    C: 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命运
    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讲话内容及时间

    解读

    "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列宁(1920年)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我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国内战争爆发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这一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间接导致了四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

    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出于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斯大林模式因为排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后续的发展

    "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赫鲁晓夫(1953年)

     

    参照材料中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解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下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 

     

    A: 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B: 经济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C: 斯大林体制被人们抛弃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调研(三)试卷
  • 10. 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据此推断,斯大林模式(    )
    A: 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B: 推动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充分利用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D: 顺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2022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