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列宁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这表明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为了(  )
    A: 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B: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苏维埃政权
    C: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
    D: 集中人力物力加速建设工业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农庄的播种结构和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苏联的这一做法(   ) 

    A: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 符合了农民的意愿
    C: 牺牲农业为工业化服务
    D: 增强了对集体经济的认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 3. 1962年,苏联教授叶·利别尔曼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中提出:“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这一主张(  )
    A: 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B: 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
    C: 冲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D: 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4. 根据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指出与表相符的是(   )

    苏联一五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1928年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

    一五计划最佳方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

    实际完成数(1932年)

    煤(万吨)

    3550

    6800

    7500

    ——

    6440

    石油(万吨)

    1160

    1900

    2200

    ——

    2140

    生铁(万吨)

    338

    800

    1000

    1700

    616

    钢(万吨)

    430

    830

    1040

    ——

    592

    汽车(万台)

    0.07

    ——

    10

    20

    2.39

    拖拉机(万台)

    0.13

    ——

    5.5

    17

    4.89

    铁路(万千米)

    7.69

    8.8

    9

    ——

    8.18

    棉织品(亿.米)

    26.78

    57

    62

    ——

    26.94

    ①一五期间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较慢,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衡

    ②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大幅度领先欧美国家,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各项指标进步较大,特别是汽车、拖拉机增长明显

    ④初步方案切合苏联实际,追加指标没有完成,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出现一定冒进迹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试卷
  • 5. 下表是1917——1919年苏俄政权下按占有播种地分类的农户占总农户的百分比。
     

    各类农户的百分比

    1917年

    1919年

    1919年为1917年的%

    播种面积

    无地农户  

    占有2俄亩以下土地农户

    占有2—4俄亩土地农户

    占有4—6俄亩土地农户

    占有6—10俄亩土地农户

    占有10—16俄亩土地农户

    占有16—25俄亩土地农户

    占有25俄亩以上土地农户

    11.49

    28.70

    28.92

    14.65

    11.16

    3.84

    0.98

    0.26

    6.57

    42.87

    29.34

    12.37

    7.30

    1.38

    0.16

    0.01

    62.0

    162.0

    110.0

    91.5

    70.9

    38.9

    18.1

    9.1

    据表可知苏俄时期(   )

    A: 对农村中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B: 农业上机械化、现代化基本实现
    C: 在农村中广泛推行集体农庄制度
    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1月零诊考试试卷
  • 6. 1918年3月,列宁就提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为此,“必须利用资产阶级专家来重耕土壤”。这说明列宁(   )
    A: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 认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意图废除
    C: 采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政策
    D: 认识到提高生产力是完成改造的前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1月第一次模拟检测试卷
  • 7. 1870年的普法战争引发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列宁从中认识到“公社就是变民族间的战争为国内战争的”。而一战后期,列宁果断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知(   )
    A: 公社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俄国人的肯定
    B: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 巴黎公社的实践发展了列宁主义的学说
    D: 十月革命在巴黎公社的起义中得到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1月)试卷
  • 8. 列宁在谈到某一政策时说,“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在禁止地方流传(指禁止自由贸易)方面走得太远了。这当然是一种错误”。这说明(   )
    A: 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 辩证地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 试图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联考试卷
  • 9. 1917年4月,列宁在谈到当时革命形势时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列宁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   )
    A: 《四月提纲》得到民众支持
    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 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联考试卷
  • 10.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明苏维埃俄国(   )
    A: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 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 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 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