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 新经济政策时期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 2.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 修改和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 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 3. 1930年7月,苏联政府成立外宾商店,起初面向外国人,以换取外汇。1931 年6月起,允许苏联公民进行交易,苏联利用贩取的贵金属和外汇,进口了大量的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外宾商店的成立(   )
    A: 提高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
    B: 适应了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C: 是私营工商业繁荣的例证
    D: 是新经济政策的有益延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1920 年苏俄七种主要谷物的收获量,比 1919 年降低 21%,比 1909--1913 年平均产量降低39%;1919-1920年度国家从农民手中征收的粮食是上一年度的近2倍。这种现象( )
    A: 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B: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是苏俄推行农业集体化的结果
    D: 说明经济险机得到缓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
    D: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适应考试试卷
  • 6.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
    A: 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
    B: 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 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D: 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县级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表:1897~1989年俄罗斯(前苏联)欧洲部分农业地区的变化

    地区类型(人口密度)

    1897年(%)

    1959年(%)

    1989年(%)

    1897~1989年(万平方公里)

    1~5人/平方公里

    174

    22.6

    34.3

    +69.7

    5~10人平方公里

    11.3

    19.2

    23.2

    +48.8

    10~25人/平方公里

    27.5

    27.6

    19.8

    -31.9

    25~50人/平方公里

    20.5

    11.4

    3.9

    -68.6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前苏联)(   )

    A: 受到世界大战的严重冲击
    B: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C: 集体农庄提高了生产效率
    D: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试卷
  • 8. 苏联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粮食并拒绝购买高价工业产品,在城市工业品卖不出去、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的现象。据此可知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造成严重危机
    B: 富农阶层的反动性日益明显
    C: 农业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D: 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封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9.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1915年,列宁却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由此可知(   )
    A: 马克思主义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B: 理论认识需要适时革新
    C: 列宁主义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
    D: 理论认识受到立场限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10. 据统计,1966年苏联的军费开支相当于同期美国的2/3,1976年已达到1085亿美元,比美国同期高出1/5;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将12%~13%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运用于国防,国防开支占国家预算的45%~50%(美国为25%~27%).这一现象(   )
    A: 弱化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动力
    B: 说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C: 反映出美国经济实力的衰退
    D: 表明美苏两国开始军备竞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