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最终确立
    D: 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在于赫鲁晓夫的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榆树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2. 有学者指出:“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苏联整个的国民经济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这一蓝图”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
    B: 计划经济体制
    C: 新经济政策
    D: 社会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3.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4.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 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 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 不妥协的爱国主义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5. 1928~ 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 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
    B: 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
    C: 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
    D: 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6.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人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战时措施。此项措施在农业方面表现为(    )
    A: 固定的粮食税
    B: 余粮收集制
    C: 农业集体化
    D: 农产品收购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7. 二战前,约3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和高速发展,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38倍,实现了工业化。二战后,苏联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率。1946~ 1950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4%,1951 年~ 1960年为10%,远高于同期的美欧国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    )
    A: 工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 欧美国家遭遇经济危机
    D: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8. 以下图所示为1918-1937年苏俄(联)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单位:化产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苏俄国(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B: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苏线(联)各界投资热情
    C: 苏联计划经济体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
    D: 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因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9.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
    A: 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
    B: 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安康市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10.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政府一方面向集体农庄提供贷款,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建立2500多个机器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监督农庄执行生产计划。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
    B: 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C: 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桐柏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