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作为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有自己深厚的文明传统;同时作为英国刻意 经营了百余年的殖民地,自由主义在印度比在其他亚非国家的影响大得多。这使得独立 后印度的现代化特征是(   )
    A: 多元化
    B: 保守性
    C: 开放性
    D: 盲目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6年初,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印度各地爆发反英起义时)英驻印总督和皇家印度军队总司令致函英国内阁请求军事力量援助。新任首相艾德礼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以现行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无力实现。”

    ——整理自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材料三:(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的政变)维克多·雨果只是对政变的负责发动人作了一些尖刻的和机智的痛骂。事变本身在他笔下被描绘成了晴天的霹雳。他认为这个事变只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蒲鲁东呢,他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在他那里关于政变的历史构想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

    ——[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的主张,并分析英、美发表此种主张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材料三中,马克思认为雨果和蒲鲁东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分别犯了怎样的错误?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探究历史事件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太湖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3. 下图是1947年正式使用的印度国旗。橙色象征印度教,绿色象征伊斯兰教,白色象征其他宗教。同时,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中央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这说明(   )

    A: 种姓制度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B: 印度采取宗教和政治合一政策
    C: 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D: 印度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太湖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4. 一战结束后,黄金海岸的英国传教士无可奈何的说,从欧洲回国的非洲士兵对“欧洲人”远不像过去那样尊敬了:法国驻几内亚总督也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这反映了一战(   )
    A: 使英法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B: 打破了非洲大陆封闭隔绝状态
    C: 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
    D: 促进了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发展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据此可知,甘地的经济思想是(   )
    A: 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争取独立
    B: 排斥西方制度强调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C: 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
    D: 以西方物质文明为基础发展传统经济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描述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的作品(   )
    A: 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B: 体现了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 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
    D: 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22届高三文综历史3月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 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切·格瓦拉(1928~1967 年),生于阿根廷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喜欢富有激情的冒险活动。大学期间,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历尽艰辛游历拉美各国,对拉美现实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切身感受到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学生时期的他,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不少相关著作,决心献身拉美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当时,拉美地区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格瓦拉投身于危地马拉民主革命,但在英国的干预下失败;他在流亡中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革命志士。1956年,格瓦拉秘返古巴参与领导游击战等。革命胜利后,他在古巴出任多项要职,推动古巴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他辞去职务,先后赴刚果、玻利维亚组建国际主义游击队,开展民族解放战争,直至1967年遭遇伏击后被俘后英勇就义。

    ——摘编自宋晓平《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格瓦拉精神的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格瓦拉精神内涵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二次诊断测试试卷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观察下边《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形势(   ) 

     

    A: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 表明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
    C: 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
    D: 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寒假验收考试试卷
  • 9.  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观动机是(   )
    A: 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
    B: 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情绪
    C: 顺应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的历史潮流
    D: 调整战略以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1921年,甘地在《少年印度》中提出制定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旗帜的建议。他写道:“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一面有甘地印记的三色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
    A: 将消除种姓制度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 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积极抵抗”
    C: 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经济
    D: 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以争取独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