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租借法案》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新变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为此,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在雅尔塔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确立了雅尔塔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德意日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土的归属与边界;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美苏两极对立为基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在欧洲也就终结了,但在东亚,情况则要复杂些。雅尔塔体系的消解似乎开始得更早,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3. 有史学家曾对以下某一国际秩序评价,它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这一国际秩序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世界殖民体系
    D: 多极化格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本身都发大变化.单就联合国会员国来说,已由成立主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91个国家。很显然,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的各方面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序的需要。而且联合国自身也存在着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等问题。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改革问题才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同冷战秩序结束、联合国秩序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这一现实有关,世界各国都更加关心联合国的前途与命运。2005年,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上的立场主要有三点:第一,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第一,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问题;第三,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增进会员国的团结。这实际上就是决定联合国改革方向的三个目标。中国的立场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为联合国改革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刘建飞《联合国近年改革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中的立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通海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份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4年8月,中、英、苏、美四国在美国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正式将未来的国际机构命名为“联合国”。美国在参与、支持和改革联合国的同时,力图谋求控制和领导联合国,把它当成其称霸世界的工具……有人称这段时间(50年代)的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美国在联大及整个联合国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自60年代开始,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转入低潮。

    ——摘编自彭斗意《试论冷战后美国对联合国的政策》等

    材料二:了解了欧洲二战中所遭受的彻底破坏之后,一位美国前陆军统帅推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复兴计划-这需要美国投入史无前例的财政援助。在一次演讲中,这位美国前将军讲到,战争给欧洲基础设施带来的破坏,将阻碍任何复兴的努力。他还建议说,援助计划也将有利于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应该力所能及、尽可能地对欧洲提供援助。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的名称来自于二战期间哪一重要国际法文件,以及20世纪50年代“联大”成为美国“表决机器”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60年代开始,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转入低潮”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位“美国前陆军统帅”是谁,并说明美国提出“援助计划”的主要出发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寒假返校联考试卷
  • 7.  联合国大会在1970年一致通过了《国际法原则宣言》,宣布了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国家合作;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各国主权平等;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等七项基本原则。这说明国际法(   )
    A: 得到了世界各国认同
    B: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 体现西方大国的利益
    D: 阻止了现代战争爆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更有效?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二者在履行这一职能时,哪一个更有效呢?

    材料一:国联和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担任立即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一国,不论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二)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俾联盟各会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
    (四)联盟任何会员国违犯联盟盟约内之一项者,经出席行政院之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之代表投票表决,即可宣告令其出会。
    ——《国际联盟盟约》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国联与中国问题
    李顿调查团在满洲

    1932年1月21 日,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就日本侵华问题进行调查。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 月2曰《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试将报告书略加浏览,即觉有最显明呈现之两点,一为九一八当日及九一八以后之一切日本军事动作均无正当之理由,不能认为自卫之手段。一为所谓满洲国者,并非真正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而为日本军队及日本文武官吏操纵造作之结果。
    ——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罗文干
           今次满洲新兴,帝国尊重其独立,促其健全发展以为东亚之祸根,保世界和平之基础,然不幸(国际)联盟所见与此背驰,朕乃令政府慎重审议,终于采取脱离联盟之措施。
    ——日本昭和天皇

     

    材料三:联合国与朝鲜问题

          实际上,美国是为了一项原则——击退侵略,并通过联合国落实文一原则。美国之所以能够得到联合国的批准,是因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不断抗议联合国将共产党中国排除在外,因而缺席了安理会的关键投票。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纠集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织“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10 月7 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进而把战火引向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在反复权衡利弊后,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据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一中的史料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何价值?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联合国取代国联是否有其必然性。
    材料三中的两则史料对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进一步认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探讨?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上述材料,在历史研究中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1938年 9 月,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会见了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同盟国的领导人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次会见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中,美国的原子弹对日轰炸中所凸显的破坏力,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恐怖的核时代,战后,消除日本的核武装能力是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重要环节,美国联合参谋本部向盟军总司令部发布新的指令,要求扣押日本核能及其相关研究的全部设施。而冷战大幕开启、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价值陡然上升。1951年9月8日,美日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核研究的内容,此举标志着美国对日“全面核限制”政策解禁。但美国联合参谋本部明确指出,禁止日本独自进行核武器研发。随着核扩散使得核秘密价值不断缩水的情况下,美国试图在形式上将核角色从“垄断者”调整为“供给者”,1955年《日美核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

    ——尹晓亮《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核政策调整对日本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