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欧洲大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走向和解,固然有着政经利益、历史机遇等因素,但欧洲诸国一脉相承的基督教文明,共同的历史文化构建了彼此的认同,而对世界大战的深刻反省,则进一步维护了这一地区民主、法制、人权等核心价值观。”材料意在强调(   )
    A: 对战争的反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B: 经济利益对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
    C: 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D: 文化与价值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慕尼黑协定》是张伯伦、达拉第之流的绥靖主义政策结出的恶果。英法这两个西方大国,为了自己的苟且偷安以及祸水东引的目的,无视捷免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和人民要求,满足了希特勒法西斯的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扩张主义欲望。然而,这一协定虽然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利益,却并不能实现绥靖主义所期望的目的。《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仅仅一年多,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法国,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也成了德国狂轰滥炸的目标。《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大大加强了法西斯德国的实力,刺激了其扩张欲望,破坏了苏联为同英法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而作出的持续努力。

    ——袁明、朱明权主编《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的失败带来的历史启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试卷
  • 3. 1940年5月,德军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某地。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该地位于如图(示意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 4. 国际货币基金之目的······(2)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并发展全体会员国之生产富源作为经济政策之首要目标。(3)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根据材料,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 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 成功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
    C: 致力于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D: 延缓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 5.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以概括为“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建立“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缓冲地带”的建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求。苏联的这一政策(    ) 
    A: 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责任
    B: 维护了东欧国家的独立自主
    C: 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发展
    D: 缓和了与美国的对抗与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第二次诊断测试试卷
  • 6. 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分别为停在海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    ) 

     

    A: 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
    B: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C: 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
    D: 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统测试卷
  • 7. 二战期间,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物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它的悲剧,都已经一闪而过。”材料中所提的“情景”指的是(   )
    A: 法国沦陷
    B: 苏德战争爆发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
  • 8. 下图所示漫画题为《麻烦您借我一根火柴可以吗?》(图中坐着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身着军装的是墨索里尼),发表于1938年2月伦敦的《标准晚报》上。这幅漫画讽刺了(   )

    A: 英意合作推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 英国政府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英意签署《慕尼黑协定》的阴谋
    D: 张伯伦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试卷(五)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

    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束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预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0. 美国于二战期间提供约1000亿美元军用物资给苏联、英、法、中等盟国。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部分在盟军领土上的军事基地租借权。这种情形(   ) 
    A: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B: 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 延续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D: 意昧着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五次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