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表2

    国家

    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时间

    南斯拉夫

    1966

    波兰

    1967

    罗马尼亚

    1971

    匈牙利

    1973

    表2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
    B: “滞胀”改变世界的经贸关系
    C: 冷战的经济对抗逐渐消解
    D: 东西方经济关系有所缓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历史1月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试卷
  • 2. 美国对华正式宣传计划于1950年8月出台,该计划指出要集中“展示美国援助中国的事实”,美国“没有特殊权利和特许权”,要“向中国人民解释我们在亚洲的政策是真正地支持民族革命”,“可以依靠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支持”。由此可知,该计划(    )
    A: 推动了中苏缔结同盟关系
    B: 强化了美国对中国的援助
    C: 促进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
    D: 服务了朝鲜半岛作战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调研考试试卷
  • 3.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里所说的“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实际上是指(   )
    A: 避免战争并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危机
    B: 停止在全球进行军事扩张
    C: 相互妥协并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D: 抛弃零和思维与冷战思维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1953年,美国在联邦德国的美占区投入400万美元改进广播电台设备,每年的广播电台日常运营费用达300万美元,广播电台几乎可以覆盖到民主德国的每一个角落,很多民主德国人甚至把美占区广播电台当作自己的电台。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 加大了对民主德国的援助
    B: 改善联邦德国民生赢得人民支持
    C: 帮助德国实现了民族和解
    D: 已将心理战作为冷战的重要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教学质量统测试卷
  • 5.  1948年,美国以立法形式详细规定了要通过与各国的信息与教育交流,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更好地理解美国,如美国政府实施的海外图书项目,大力资助西方作者撰写的文学作品《动物庄园》、《大恐怖》等在海外发行和传播。这表明(   )
    A: 美国政府借助文学作品渗透冷战思维
    B: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C: 西方文学作品是理解美国的主要途径
    D: 西方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1959年,苏联奥委会提出国际奥委会应全面重组,委员应当包括非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与不结盟国家。该提案在1961年雅典全会上以35:7遭到了否决。这反映出(   )
    A: 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B: 世界体育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C: 美苏争夺霸权渗透体育领域
    D: 国际奥委会丧失了独立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52~1982年

    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加入

    1999~2004年

    先是波兰、匈牙利、捷克,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

    A: 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
    B: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一模仿真训练试卷
  • 8. 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则海报——《两个世界 ,两个家伙——我们传播 生命,他们播撒死亡》下两部内容:上半部分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下半部分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这表明( )
    A: 冷战期间海报的功用发生质变
    B: 美苏争霸助推两极格局的形成
    C: 苏联加快经济建设以遏制冷战
    D: 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嫩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 9.  1959年9月,在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上,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发表讲话,宣布古巴今后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古巴导弹危机改变了古巴外交政策
    B: 拉美地区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C: 新兴国家寻求保持独立自主的愿望
    D: 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到拉美地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10.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原子能及其国际控制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议题。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于1945年11月发表共同声明,呼吁联合国建立一个国际保障体系以确保原子能仅用于和平目的。同年12月,美、英、苏外长会议发表《莫斯科公报》,主张在联合国主持下建立一个原子能委员会。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于1946年1月成立。1946年6月,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原子能国际控制的“巴鲁克计划”:提出应建立一个掌控所有的原子能材料,并对所有原子能活动拥有许可权和核查权的国际原子能开发机构。苏联对此计划明确表示反对。苏联认为,应将核裁军和核控制联系起来,在建立原子能国际控制体系之前,应首先禁止并销毁核武器。直至1949年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宣布结束使命,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艾森豪威尔

    上台后,提出了“原子能和平计划”,积极推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谈判沿着美国设计的议程和方向逐步展开,最终促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

    ——摘编自舒建中《美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原子能机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在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成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调研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