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建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美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过程中,制定过什么重要的法律文件?这个法律文件有何局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这是什么政治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该政治文献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其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虚心纳谏
    C: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D: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即1708年否决苏格兰民兵法案。”上述现象表明(    )
    A: 国王完全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议会权力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C: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D: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又称《王位继承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2016年7月13日,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    )
    A: 议会的支持
    B: 工党的态度
    C: 民意支持率
    D: 国王的态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英国和美国政体对比表


    英国

    美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政府首脑

    总统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立法权

    国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的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10.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 1787年美国宪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