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电影《白夜》描写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芭蕾舞演员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而为了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但格林伍德被克格勃秘密地作为人质,与一名被捕的苏联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美国。这表明(  )
    A: 冷战并未阻断国际交流
    B: 电影成为新交流媒介
    C: 美苏之间对抗局势缓和
    D: 意识形态的软性输出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联考试卷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对抗局面。因为印度支那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1950年4月24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4号文件《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该文件认为,在中国军队已经推进到印支边界的情况下,法国军队和当地部队的联合将难以成功的遏制,因而美国的援助是基本的;“失掉”印度支那无疑将导致东南亚的“丧失”。长期以来,西方以非常矛盾的心态看待中国,因而中国集“富庶与贫瘠、发达与落后、聪慧与愚笨、美丽与丑陋、强大与虚弱、诚实与狡诈”这些互相对立的特性于一身。越南战争不仅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克松政府为了摆脱越战,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摘编自苗岩春《试析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联考试卷
  • 3. 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表明冷战(    )
    A: 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B: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
    C: 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D: 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4. 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 资源掠夺。1980年该集团成员国达119个这主要反映了(   )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B: 联合国是实现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C: 经济区域集团突破地域限制
    D: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策略上的重大失误。……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指(   )
    A: 越南战争
    B: 冷战
    C: 朝鲜战争
    D: 南北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二战后,局部战争一直未曾停息。下列有关战争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历史原因与边境纠纷引发的战争——两伊战争
    B: 宗教与领土问题交织的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
    C: 发展中国家的战争——印巴战争
    D: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海湾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杜鲁门主义”出笼后,美国军方人士主张将日本作为亚洲的“生产工厂”,要求制定新的赔偿计划。之后,先前被指定为拆迁赔偿的大批工业设施停止拆迁。美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提升
    B: 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 朝鲜半岛的局势日趋紧张
    D: 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1947年,杜鲁门提出干涉别国内政的全球扩张政策;1969年,尼克松提出美国收缩战线、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1981年,里根提出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   )
    A: 见证了两极格局的演变
    B: 延缓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C: 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冲突
    D: 反映了美国实力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媒体开始重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实力增长以及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大量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积极评价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年份

    文章总数(篇)

    持积极态度的文章数量(篇)

    持消极态度的文章数量(篇)

    其他(篇)

    1966

    82

    20

    48

    7

    1969

    151

    64

    87

    6

    1972

    63

    47

    13

    3

    1975

    297

    175

    85

    37

    ——相关数据根据《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报道整理

    材料二中美关系的缓和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发展关系的进程,截止到1975年,中国已经与除了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所有成员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73年11月,欧共体委员会主管对外关系的副主席索姆斯正式向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李连璧表示:“欧共体随时准备和中国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以建立事实上的关系。”1974年底,中国看到欧共体作为西欧部分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在抗衡两霸斗争中的作用,作出了与欧共体建交的重大决策。1975年9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交。

    ——据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

    20世纪60年中期以后,中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积极评价大量增加。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状况分析其原因。
    指出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并说明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   )
    A: 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
    B: 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
    C: 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
    D: 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