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素构成。二者关系图示如下:

    图片_x0020_100009

    ——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开学验收测试试卷
  •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美苏则鼓吹“公海自由”论,极力抵制拉美国家的海洋权主张。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宣布非洲国家有权建立限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管辖范围。同年,在美苏等国推动下,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幕,拟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期长达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立即宣称对公约中的第十一部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不满。该部分规定,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资源规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这一权利。还规定海底资源开采者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深海采矿技术,并要求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到1982年,与会国最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公约,但美、英、法、德四国反对。

    ——摘编自苗蓿蕾《美国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原因探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结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反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行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3. 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
    A: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 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 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 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历史第一次网络开学考试试卷
  • 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这表明当时:(    )
    A: 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
    B: 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C: 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与苏联经过无数次的核裁军谈判,终于在1991年7月31日正式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向着全面核裁军迈出了艰难的一步。苏联在谈判中比较积极主动,不惜一再作出重大让步。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在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别削弱30%的进攻性战略武器,有效期为15年,可延长5年。届时每一方所拥有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般弹道导弹、重型轰炸机总数不得超过1600件,其所有携带的核弹头不得超过6000枚(其中弹道导弹限制在4900枚,机动洲际弹道导弹限制在1100枚),并采取强制性核检查措施,包括临时通知对方进行战略核武器的设施检查,以确保双方遵守条约。这是自1982年6月29日,美、苏双方在日内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会谈后,经过长达9年的曲折历程,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刘华秋《1991年美苏核裁军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总统约翰逊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而法国某官员则说:“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这说明(  )
    A: 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
    B: 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 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
    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始试卷
  • 7.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指的是(  )
    A: 美国和苏联
    B: 德国和日本
    C: 法国和中国
    D: 英国和德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始试卷
  • 8.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  )
    A: 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
    B: 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C: 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 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始试卷
  • 9.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越南地区实行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  )
    A: 抢占越南的石油资源
    B: 控制印度洋周边地区
    C: 建立对中苏的包围圈
    D: 稳定资本主义大后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始试卷
  • 10.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
    A: 团结起来继续以武力对抗以色列
    B: 联合向联合国发出援助申请
    C: 联合巴解游击队共同斗争
    D: 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