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为了扭转苏联农业长期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60年代初,由于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仅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1958年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决议》,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该项措施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匆忙的做法,使得改革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大笔资金支出打乱了农庄的正常发展进程;由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员,大批机器被闲置了。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2. 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
    B: 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
    C: 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学情检测试卷(一模,期末考试)
  • 3. 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 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历史1月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试卷
  • 4.  1965年,苏联商业部门在推行计划工作新体制的同时,开始实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其中规定商业企业利润和工资基金全都可作为职工物质鼓励的资金来源。商业企业领导人经与工会委员会协商有权可以确定完成各项指标的奖励办法。苏联这些措施(   )
    A: 找到了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正确道路
    B: 持久改善了苏联民众的民生
    C: 根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 注入了些许市场经济的成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 5. 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等的产量也没有完成原定计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
    A: 工业优先战略未能真正实施
    B: 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
    C: 经济建设存在“左”的倾向
    D: 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202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 6.   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    )
    A: 试图消除城乡差别
    B: 强调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C: 重视经济利益刺激
    D: 探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202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 7. 据下表可知,苏联实行计划经济(   )                      
       

     项目 

     

     增长情况 

     

     一五计划(1932年比1928) 

     

     二五计划(1937比1932年) 

     

     国民收入 

     

     增长86% 

     

     增长>100% 

     

     农业总产值 

     

     — 

     

     增长54%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增长1.32倍 

     

     工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38% 

     

     提高82% 

    A: 使得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B: 为苏联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C: 实现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D: 导致苏联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 8. 1956年9月,苏联《新世界》杂志刊登这样的报道:一个拖拉机站和一个集体农庄因为反复犁一块耕地的问题发生争执。拖拉机站认为,根据规定这块耕地仍然要再犁一遍,而农庄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但结果是,该农庄的农民看着刚刚被犁过的土地重新被犁了回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苏联(   )
    A: 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化
    B: 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农业经济问题积重难返
    D: 注重激发基层劳动者活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期末考试试卷
  • 9. 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
    A: 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B: 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C: 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D: 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重点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 10. 下面是1971~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投资结构表。

    国民经济部门

    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比重(%)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工业

    50.5

    49.5

    50.8

    农业

    28.7

    28.2

    26.4

    交通运输和邮电

    15.5

    16.8

    17.6

    建筑业

    5.3

    5.5

    5.2

    商业、物资技术供应

    0

    0

    0

    材料说明,此时(    )

    A: 苏联社会经济出现重大困难
    B: 政府重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政府经济改革活力日益减退
    D: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教育体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第三次模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