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GDP总量以1975年为例由1964年相当于美国总量的58%提高到了67%;但是也出现了很奇特的现象:苏联的导弹可以打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苏联的电视机却频频爆炸;苏联的军事可以推平欧洲,而苏联的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这主要表明(   )
    A: 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B: 勃氏的改革并未根本突破体制束缚
    C: 美苏争霸中苏联依然处于防守态势
    D: 当时苏联总体军事力量超过了美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理科)
  • 2.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 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 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 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
    D: 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第二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   )
    A: 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 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
    C: 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
    D: 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第二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建立各种经济核算组织,改组农工综合体管理 机构为经济实体,广泛推行租赁承包制等。此举旨在(  )
    A: 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
    B: 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D: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 5. 如图是某一历史著作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部分内容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改革
    C: 欧盟成立
    D: 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俄罗斯学者理·科索拉波夫指出:“苏共经历了一个逐渐蜕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开始的。”这一“秘密报告”(   )
    A: 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对斯大林作了公正客观评价
    C: 全面纠正斯大林模式错误
    D: 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7.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
    A: 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 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 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4.2%

    24.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9%

    43.2%

    22.5%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50.9%

    32.6%

    26.8%

    1990年

    71.4%

    54.4%

    59.2%

    材料二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新中间阶层”是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委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取其中的主要历史信息,概括提取的历史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改革成功与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实高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
    A: 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B: 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 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
    D: 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下表是1951年-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情况表。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国民收入增长率

    10.25%

    6.45%

    4.95%

    A: 国民经济的持续衰退
    B: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