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逆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
——余森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的泛起,逆全球化呼声再次高涨。当前的逆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自由贸易理念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部分西方国家保守化内顾倾向加重,国家干预和管制极端化;主要大国回归国家主义立场,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意愿减退。……西方世界内部的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围绕利益、规则的博弈加剧。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十分丰硕。各国在发展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中国的行为与主张无疑会推动全球化在新理念和新层次上发展。
——摘编自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各国实施贸易限制举措和禁航禁运管制,直接破坏了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其短期内会严重找乱、破坏各国抗击疫情的防疫物资贸易往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中长期内会因损害贸易规则产生严重贸易破坏效应.
——张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贸易的冲击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