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近期,阿富汗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外国军队撤出后,阿富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阿富汗仍面临着诸多艰巨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支持和帮助。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
    B: 美国为此实现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
    C: 当下阿富汗止乱回稳、和平重建尤为重要
    D: 再次凸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试卷
  • 2. 1915年,沃尔特·H.佩奇在给威尔逊总统的信中写道:“感上帝赐予我们许多东西-首先是大西洋。”威尔逊在1916年的大选中以“他未使我们卷入战争”为口号再次赢得大选。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美国民众依然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 威尔逊的口号迎合多数美国人的心理
    C: 美国此时对战争仍保持中立的态度
    D: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美国远离欧洲纷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模拟考试试卷
  •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这说明(   )
    A: 国际司法制度亟待建立
    B: 联合国的运作规则发生变化
    C: 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 国际法的实施存在着局限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学者提出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陷阱理论”

    名称

    核心内容

    提出者及著作名称

    金德尔伯格陷阱

    如果曾拥有领导地位的霸权国家既无意愿、又无能力提供必要的国际金融体制、贸易体制、安全体制和援助体系等全球公共产品,而新兴大国也无力提供,那么会造成全球治理领域出现领导力的真空,使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全球安全危机。

    [美]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文明冲突陷阱

    (后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明方面的冲突。文明冲突将决定未来的国际政治。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修昔底德陷阱

    新兴崛起大国和现有守成大国必然产生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并必然最终走向战争与冲突的宿命。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陷阱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可以针对某一种理论或材料整体提出明确的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合考试试卷
  • 5. 有学者提出:“不同国家追求发展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国际环境的不和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总是希望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源,因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去抢夺世界资源,最终导致矛盾加剧。”下列表述和该学者的观点一致的是(   )
    A: 和平与发展不可能同时实现
    B: 市场经济体制造成世界资源的争夺
    C: 国际竞争已经代替国际合作
    D: 和平与发展主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问题),“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据此判断,这种社会问题是指(   )
    A: 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
    B: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C: 西方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各国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质量检测试卷
  • 8.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材料的主旨是(   )
    A: 顺应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B: 担当大国责任,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106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 9. 下面漫画中的“全球化”巨人就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格列佛一样来到小人国,被小人用绳索捆住。这些绳索分别是“投资问题”“供应链问题”“地缘政治对立”“银行贷款”和“贸易关税”。据此可知(   )

    A: 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B: 经济全球化面临困境
    C: 霸权主义依然盛行
    D: 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友兰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 10.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 政治纷争加剧
    B: 军事对抗升级
    C: 文化差异加大
    D: 贫富差距拉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