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一做法  (   )
    A: 维护了各国的均衡发展态势
    B: 重视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协调
    C: 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治理体系
    D: 促成国家间的经济资源优势互补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 2.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海南在2021年迎来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际展区由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约650家企业参展,参展品牌超1300 个。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展会,联通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体现的时代潮流是(    )
    A: 公平正义相互尊重
    B: 全球治理共同繁荣
    C: 文明对话平等协商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镇雄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3. 20世纪80年代,西欧坚持认为,同苏联相处,不能长期依靠军事力量进行对抗,而要发挥西欧技术、资金的优势,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来维持和平局面。因此,西欧对苏实施“防务加缓和”的战略。西欧对苏联战略的调整反映出当时(   )
    A: 欧洲走上一体化发展道路
    B: 西方国家放弃冷战政策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桐柏实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学情反馈(一)试卷
  • 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B: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有人说:“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经济区域化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B: 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和平
    C: “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 和平与动荡并存,影响世界形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7. 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
    A: 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B: 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
    C: 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
    D: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8.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并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材料的主旨是(    )
    A: 顺应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B: 担当大国责任,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尊重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9. 1989年,苏联领导人认为:45年来,我们一直设法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源自意识形态信念的冲突并没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从战略角度而言,“冷战”的方法……已经败北。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普通人或许已经更好地明白了这点。这说明(    )
    A:  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结束
    B: 美苏意识形态冲突严重
    C: 苏联普通人更理解“冷战”
    D: 苏联将转变“冷战”思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鹤岗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1962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大量军舰和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 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说明(   )
    A: 冷战中包涵着自我控制的机制
    B: 冷战局势得到缓解
    C: 两极格局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
    D: 军备竞赛回归理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