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

    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2.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该法案(   )

    A: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 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
    D: 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3. 政治妥协既是各方势力发挥政治智慧的结果,更是时代潮流推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二从短期来说,1832年选举权的扩大,有助于实现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的政治一体化,从而缓解了英国当时“刀尖上的生活”……从长期来说,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及通过赋予选举权实现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的过程虽不乏政治斗争,但也充满了妥协,这种妥协意识为英国后来的历次和平改革提供了典范。

    ——王可园、齐卫平《政治赋权与政治一体化》

    材料三通过这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至清朝垂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纵观历史,因为变革社会制度而造成民族分裂、民族报复及原有的国家解体的事情不绝史书。但辛亥革命中无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还是立宪派,对革命有可能造成的这一后果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有效的防范。

    ——薛恒《辛玄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材料一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为什么会出现中等阶级政治一体化?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历史遗产?

    近代中外三次政治妥协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

    A: 《权利法案》颁布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
    D: 两党制度的确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5. 英国首相布朗任上,曾爆出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当时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处境艰难,反对党和部分工党下院议员发出要求布朗下台的信号。布朗是否下台取决于(  )

    A: 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女王的态度
    C: 议会对布朗政府信任程度
    D: 内阁成员的意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3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7.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与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2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8. 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 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
    B: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 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
    D: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 9.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A: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10.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

    A: 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 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 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