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二: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当他步出展馆时,发现一小女该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

    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孩:管美国人(民)。

    克:(略微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从材料中看出国王权力行使有何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宪法、选民、议会、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你认为克林顿和中国小女孩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终于通过,其规定法国的政体是什么?

    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60年首次出席内阁会议,倾听大臣们的讨论。内容包括更改王室继承顺序相关法律、英国经济的近况等,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或讲话。大约半小时后,女王起身离开。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分权制衡
    B: 内阁权力膨胀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3. 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4. 在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剥夺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城镇议员的名额,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   )

    A: 金融资产阶级
    B: 商业资产阶级
    C: 工业资产阶级
    D: 工业无产阶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5. “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   )

    A: 1688年“光荣革命” 
    B: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 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江阴南菁高中高一上周测历史试卷
  • 6.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即1708年否决苏格兰民兵法案。”上述现象表明(   )

    A: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议会权力受到国王的制约
    C: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D: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江阴南菁高中高一上周测历史试卷
  • 7. 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计票完毕,执政保守党大获全胜,赢得过半议会席位。首相卡梅伦成功连任,他在觐见女王后发表讲话称,计划在未来数日内筹组新政府,并阐述了施政大纲。下列关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经国王批准担任首相
    C: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 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江阴南菁高中高一上周测历史试卷
  • 8.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

    A: 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 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 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D: 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鹰潭市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做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才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l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纽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鹰潭市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A: 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B: 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
    C: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 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