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就苏格兰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之事,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

    A: 英王只是国家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 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 根据法律,女王在公投上不偏袒任何一方
    D: 即便独立,女王仍然是苏格兰的国家元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 2.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陕西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

    ——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在英国那些被商品货币腐蚀了的贵族地主、乡绅们早就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在“羊踩过的泥巴就会变成黄金”的诱惑下,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从1688年起,政府也颁布法令公开支持圈地直到1845年运动结束。圈地运动在消灭领主制和小农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据有关文献记载,耕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由于农业改良,1760一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播种机代替撒播等等。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西晋城市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后,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对其一生作出亦毁亦誉的评价。《每日电讯报》为撒切尔夫人撰写的讣告说,货币主义、私有化、放松监管、小政府、低税率、削减福利以及自由贸易这些当年撒切尔夫人为扭转英国经济下滑而开出的药方,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和运用,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做法。在英国近现代诸多首相中,只有撒切尔夫人的儿时偶像丘吉尔比她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而那些曾受到撒切尔夫人压制的工会、心怀愤懑的矿工却为撒切尔夫人的逝世而欢呼,民调显示英国34℅的人对她持否定看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受到亦毁亦誉评价的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聊城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5.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

    A:   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 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D: 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6.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B: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下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 7. 阅读有关“英国议会改革”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英国议会改革”大事记

      1832年,英国第一次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业城市获得较多议席.同时,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贵族地主势力进一步降低;1/ 2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许多农民获得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1885 年通过法案,重新划定选区,基本实现平等代表制.

      1911年,议会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金制。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下院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但是上院仍是保守力量的堡垒,成为英国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获得通过,上院否决权被极大削弱。

      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30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

      1928 年,第五次议会改革,21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选权实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体现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下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 8.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和平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对于英国的统治精英来说,1832年议会改革的宗旨是保持贵族的统治权力和避免真正的民主,历次改革法案的设计充分暴露了这个“秘密”。麦考莱等人欣喜地认为,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避免了1848年的革命和剧变。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辉格和托利之间的惟一差别是——为了保护财产,辉格党愿意拿出一点虚幻的东西,而托利党则什么也不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大众是傻瓜,他们也不会因为得到那点虚幻的东西而罢手的,相反,他们还要继续争取现实的好处”。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B: 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寡头控制
    C: 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改革后获得选举权
    D: 议会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邦联条例”建立了由各州政府控制的、而和公民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的全国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成立一个独立于各州政府之外的全国政府,它有一个直接由合众国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和一些直接对人民行使司法权的联邦法院。“邦联条例”把全国政府置于一个由代表组成的一院制国会的手中,只赋予它很小的权力;新宪法则把全国政府分成几部分以防止滥用职权,并赋予它真正的权力。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据材料二分析,“在费城起草的宪法”取得的“创造性胜利”有哪些?结合材料一、二,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形成途径有何不同?

    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