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房产租赁业古已有之,最初只是零星发生,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发达的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京城地价高昂,“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就连大多数官员都要赁房而居。依照宋代官员管理办法,政府不负责他们的住房,需要个人解决。欧阳修曾道出他来京城汴梁为官的寒酸:“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唐晔《宋代的房产租赁业》

    材料二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英国是最早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国家,其廉租房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隋琛琛《国内外廉租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材料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涌现了包括外国人、外国公司在内的大批承租主体,与之相应地出现了一群不事劳动、专赖房租收入为生的“包租公”、“包租婆”。

    ——百度百科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指出宋代京城大多数官员要赁房而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官员外当时还有大量工商业者需要租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英国廉租房制度在19世纪中期、20世纪40到70年代两个时期都有较快的发展,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期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大量外国人、外国公司在北、上、广租房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房产租赁业变迁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材料三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出口

    进口

    1929

    52.41

    43.99

    1930

    38.43

    30.61

    1931

    24.24

    20.91

    1932

    16.11

    13.23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材料四 1945年,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宣告成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2014年10月,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备忘录。2015年3月,英法等国宣布加入亚投行。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针对这一趋势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趋势: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1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鲁格曼评论的依据。简要说明世界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3.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4.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 “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

    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5. 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20世纪40年代英国外交大事节录

    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提出借40或50艘旧驱逐舰。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8月,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2年,英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英美苏中代表共同决定成立联合国组织。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主张法国参与对德分区占领,意在战后联法抗苏。

    1947年,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将在1948年6月之前撤离印度。

    1949年,英国加入北约组织。

    有学者认为“《政府论》是一部适逢其时的政治启蒙导论”。说明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洛克的主张。

    提炼材料二信息,写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含义。结合史实,简析英国政府在其成为世界工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的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6.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申报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

    A: 《权利法案》颁布实施
    B: 责任内阁制的完善和议会改革
    C: 工农阶级的武装斗争
    D: 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7.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在下列词中任选4个,运用这4个词对“英国的崛起”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选词准确、阐释清晰

    无敌舰队

    亨利八世

    清教

    光荣革命

    大宪章

    拿破仑战争

    牛顿

    新模范军

    克伦威尔

    天主教

    工业革命

    权利法案

    鸦片战争

    莱布尼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8.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9.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   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 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 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 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
  • 10. 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下列能为18—19世纪英国文化创新提供证据的是(    )

    ①工业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责任内阁制 ④经典力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试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