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    )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    ④专制主义原则

    A: ①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    )
    A: 防止法官滥用权力
    B: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C: 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D: 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城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指出: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领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
    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设计这个新国家的政治结构时,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正如第28任总统威尔逊所说:“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A: 牛顿力学体系是宪法的理论基础
    B: 宪法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
    C: 宪法的宗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D: 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有何不同,并概括它们颁布的政治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6. 1902年,时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查尔顿·修斯在一次演讲中感慨:“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行政权与司法权难以协调
    B: 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重重
    C: 法官掌握着司法解释权
    D: 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卷
  • 7.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没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 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 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 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8.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
    A: 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
    B: 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C: 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
    D: 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抽测试卷
  • 9. 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确立了三条纪律与程序:(1)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2)所有问题的决议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投票结果以当时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制宪会议的这些规定(  )
    A: 表明美国急需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
    B: 确立了国家权力结构中州权至上的原则
    C: 有助于均衡各州利益确保行政效率
    D: 主要为避免会议受外界干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华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法的方式所表达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材料强调了(  )

    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③各州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

    ④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华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