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起,殖民地的民众,已经在这片新大陆上积累了两百多年的成文宪法经验,各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成文章程与宪法性文件,宪法制定者们根据启蒙思想及美国实践制定了1787年宪法。据此推知,1787年美国宪法(    )
    A: 创造了人类民主的奇迹
    B: 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产物
    C: 是历史经验发展的必然
    D: 践行了《独立宣言》的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3. 观察下表,相比于《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比较项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国会机构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众议院构成国会

    国会议员人数

    每邦为2~7人

    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确立

    国会议员产生方式

    各邦议会按年度指派代表

    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A: 联邦制度的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妥协与平衡机制
    D: 议会至上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4.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 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 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 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了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曾对美国进行长达九个月的考察。他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象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托克维尔的观点进行评析。

    (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在探讨“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的发展轨迹”问题时,某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探究。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据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问题:

    阅读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美国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 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 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 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8.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9. 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是(    )

    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
    C: 规定了总统由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
    D: 规定联邦政府权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6-2017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周练2(必修一前三单元)
  • 10.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有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 中央集权
    B: 分权制衡
    C: 两党制
    D: 联邦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6-2017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周练2(必修一前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