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
  • 2.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Ⅱ)
  • 3. 托克维尔说:“一个中央政府,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这表明他主张(    )

    A: 尊重人民主权原则
    B: 实行三权分立
    C: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进行地方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美国情报研究室前主任希尔斯曼把美国政府称为第一圈的政策制定者,政党和利益集团属于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介则是政党和利益集团争取政治权力的舆论工具。据此可知美国(    )

    A: 权力的设置体现竞争性
    B: 权力实现了均衡分配
    C: 社会结构等级色彩显著
    D: 人们拥有行政监督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律应谈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美国官吏.有由选举来的,有由委任来的。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有学问且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特色他。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写过了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选集》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欧美国家对其“法的精神”的实践.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对孟德斯鸠政权设计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

    A: 人民主权原则
    B: 权力制衡原则
    C: 民主共和原则
    D: 州权至上原则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7.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    )

    A: 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
    B: 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C: 修订宪法终有法律依据
    D: 州议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8. 美国的先贤们,无论是华盛顿,还是亚当斯,总是把美国政府称为“共和政府”或“自由政府”,而不是今天美国政府自我标榜的“民主政府”,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 美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
    B: 美国先贤们缺乏民主意识
    C: 精英政治更有利于美国
    D: 代议制民主降低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9.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彪斯在评价美国的选举制度时说,美国已经从“每个有产者一票、每个男人一票、每人一票向一美元一票发展”。他旨在说明在美国(    )

    A: 主权在民原则受到挑战
    B: 政党政治左右美国政坛
    C: 选举机制不断完善发展
    D: 社会契约思想面临危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到预定的目标。结果,经过拿破仑的个人独裁,又回到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后来,法国陆续采用一系列的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包括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每一次革命中又有好多次晓得革命或暴力夺权事件。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共和”就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席之地。——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南部和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其实,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等问题上的妥协,然而,这仅仅只是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无数重大妥协行动的开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并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