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

    A: 维护分封制度
    B: 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 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D: 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 2.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

    A: 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 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 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 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
  • 3.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C: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
  • 4.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

    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 5.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
    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 宗法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 6. 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    )

    A: 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
    B: 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 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 7.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下图为湖南省举行公祭舜帝大典盛况。湖南省省长与各界人士一同公祭舜帝,缅怀始祖。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封建国家的倡导
    B: 分封制的产物
    C: 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宗法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9.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10.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