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三,分析分封制较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何不同。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2.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 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 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 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家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4.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的统辖关系
    B: 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 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 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5.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C: 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D: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6.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②等级制③君主专制④宗法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7. 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 “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9.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 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 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10.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
    D: 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