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 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 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 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 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 “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
    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C: 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3. 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

    A: 都是片面的
    B: 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一次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5. 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
    B: 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C: 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
    D: 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第一次一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6.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 神权政治
    B: 分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 7.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

    A: 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 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 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 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 8.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 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 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 青铜器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净月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 9.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

    A: 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 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 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
  • 10.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

    A: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 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 君主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 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