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 周王——卿——诸侯——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 周王——诸侯——士——大夫
    D: 周王——大夫——士——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朝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
    B: “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 “共主”是指周王室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商朝的甲骨文资料不能反映当时的

    A: 信仰系统
    B: 礼乐文化
    C: 制度文化
    D: 经济生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周王失去了军事力量
    B: 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
    C: 周王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D: 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某地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女无不爱 媳无不憎 劝天下家婆 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 亲何以逆 愿世上人子 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 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 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 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 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

    A: 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 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 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 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