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   )
    A: 反映皇帝独尊
    B: 加强思想控制
    C: 突显皇权至上
    D: 确立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三公是天子之下最高宫吏的尊称,是辅助天子的大臣……秦统一天下,立百官之职,以“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已贰于相。”但丞相、御史大夫不能说是并列的三公,因为御史大夫虽是副相,但其地位与丞相相差甚远。

    西汉成帝缓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及太尉并列。这时御史大夫才真正位列三公,而三公至此亦正式成为法定的官名。……汉武帝为加强皇权,以内朝侵吞了外朝的权力,丞相权力遭到削弱,到了成帝改为三公制,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尊地位,被三人的平起平坐代替了,丞相的权力进一步受到削弱。到了东汉,仍行三公制,但是东汉的三公并无实权,其爵高禄厚在名义上还分别统领九卿,每公辖二卿,但实际上国家大事多由皇帝的近臣尚书办理。

    ——摘编自马永顺《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制一三公九卿制》

    材料二: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材料三:17-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到两汉“三公”地位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新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分析美国是如何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对你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等五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秦朝县级以上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员享受俸禄,不能世袭: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这些举措(   )
    A: 分割了地方官员的执政权力
    B: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巩固了国家机构的政治形态
    D: 确保了皇帝执掌军政大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等五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1975年湖北云梦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
    A: 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务
    B: 秦律法严苛
    C: 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 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美术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如图到如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由此可知秦国立法(   )
    A: 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 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
    C: 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 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实验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    )
    A: 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 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
    C: 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 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古往今来,国家治理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20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依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质量调查试卷
  • 10. 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B: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C: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 “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部分重点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