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所创设的皇帝制度,把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到了唐代,一个政令的形成,必须先由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召集会议,形成决议后才上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拟就诏令。但诏令发布之前,还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有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在诏令上进行“副署”。到了明朝初年,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皇帝手里的权力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清朝建立后完全承袭前代明制,由于失去了必要的制衡,各种局限性和问题逐渐暴露、扩大,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刘芄、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82年9月召开中共十二大之后的5年.加上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之后的5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十年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 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
    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郡县长官各司其职
    D: 疆域规模的扩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4.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图

    材料二: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险制塞”,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效。……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士大夫视作“华夷天堑”的长城,客观上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

    ——《读书》

    读材料一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的长城图?写出边塞诗中有关长城的传诵名句及其作者。
    为什么说长城堪称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所述长城的“用险制塞”和“民族交流”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 5. 以下关于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
    A: 秦在岭南置郡标志着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B: 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C: 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央官署
    D: 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长官称为“国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6.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两位皇帝,一个“毁城”,一个“筑城”,看似矛盾,但其意图均在于(    )
    A: 抑制诸侯势力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发展商品经济
    D: 巩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2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
  • 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贵族的尊贵?

    ——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   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8.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 国家的统一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天”。“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人同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10.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人民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希腊却出现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尔州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

    材料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顷向共和,南中各省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清帝逊位诏书》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三个原则。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民军起事”是什么事件,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