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
    A: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试卷
  • 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 3.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    )
    A: 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 唐室政治的合理性
    C: 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D: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历史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是(    )
    A: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从人治到法治化
    C: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诊断检测试卷
  • 5. 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 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 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诊断检测试卷
  • 6. 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反映出当时(    )
    A: 宗法制遭到破坏
    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
    C: 县的面积比郡大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8.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
    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荣
    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二模考前适应性考试试卷
  • 9.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 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 中原文化已经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麻阳一中名优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 1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 “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
    B: “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
    C: 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
    D: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元月调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