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C: “制天命而用之”
    D: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油田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维护封建礼教
    B: 抨击君主专制
    C: 提倡经世致用
    D: 主张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百姓对清官的期待

    ②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③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

    ④政府的积极宣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

    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郡县制,则天下安”,自秦设县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县治。古代县治的实践与思考至今仍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

    材料二: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

    ——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

    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的变化趋势。据材料三,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地方县域治理的历史借鉴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天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6.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郡县,奉“六条问事”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相(地方王国)。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

    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管理制度
    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位在历史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统一文字
    C: 统一货币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2017年习近平在全国政治工作会谈上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监督机制从古代就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在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材料二:汉代的监察机构叫作御史台,长官仍为御史大夫。汉朝的御史大夫既有参与朝政的权力,又有“制监百司,纠绳不法”的权力。汉武帝将全国划分13个大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为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其中五条是针对不法官吏制定的,一是假公济私,侵夺百姓;二是草菅人命,滥施刑罚;三是任用非人,压制人才;四是放纵子弟,为非作歹;五是庇护豪强,通行受贿。

    材料三:唐代监察机制更为严密,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唐代监察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御史可以参加司法审判,对于重大案件,“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俗称“三堂会审”。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御史“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组织部副部长韩愈就曾担任过监察御史。

    ——据《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

    材料四: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节选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制度?请你根据所学例证“秦朝我国监察机制基本形成”。

    结合材料二简述汉代监察机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汉武帝设刺史的意义。

    根据材料三简述唐代检察制度的特点,并谈谈此制度的弊端。

    材料四向我们透露了什么历史信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三区八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