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2.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自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2012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3. 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史记》记载,秦始皇末年,“以为成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成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中晚唐诗人杜牧因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撰《阿房宫赋》加以讽喻。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因此赋流传,秦修建阿房宫而速亡,成为人们关于秦朝的一种历史记忆。

        当代考古学者试图寻找阿房宫建筑群的遗迹,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东西北三侧的围墙,却根本找不到红烧土、木炭等表明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他们中有人因此认为,阿房宫不过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据《史记》等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房宫被考古学者认为“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原因。

    以《阿房宫赋》为例,说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对探讨历史问题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1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4. 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利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

    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D: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白城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历史
  • 5. 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鹰,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鹰”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不包括(    )

    A: 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B: 法律富含着公平正义的神圣意蕴
    C: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D: 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初,由于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他们在“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口号下,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居于统治地4.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 ──摘编自赵吉惠主编《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经学形成于西汉。汉武帝即住后,实行学术统一,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经学的本质在于,它是(汉代)儒家学者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研究先贤圣哲们的修齐治平体系以及他们对这一体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力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哲学和历史的依据。 ──摘编自吴雁南主编《中国经学史》

    材料三

        据凤凰网报道,2015年10月3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上说,当代中国正在兴起一个经学热。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学术界、教育界,应该说是整个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中国经典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封建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重庆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7.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试历史试题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

    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分析材料二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二者的相同点和最根本的不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高中联考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陕西省渭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10.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的新视角
    C: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D: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