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 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 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 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下列关于古代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B: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C: 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
    D: 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考试历史试卷
  • 3. “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中正
    D: 通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 4. 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周封邦建国
    B: 秦朝设郡置县
    C: 汉朝行“推恩令”
    D: 元朝广设行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 5. 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 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 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6.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图片_x0020_2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 7. 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

    A: 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 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 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 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 8. 关于蒙恬主持修筑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    )

    A: 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 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
    C: 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 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 9.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 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 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
    C: 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
    D: 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摘编自孙起《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