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A: 御史大夫
    B: 刑部尚书
    C: 平章政事
    D: 太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邵东县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

    A: 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
    B: 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
    C: 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3. 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    )

    A: 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 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
    C: 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 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法系崭然独立自具特色。具体可概括为:

    一,建国之基础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法律;故法律仅立于辅助地位。……

    二,立法之根据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权利。各国法律在保障人权,民法则以物权债权为先,而亲族继承次之。此法律建筑于权利之上也,我国则反是(以义务不以权利)……

    三,法律即立于辅助道德礼教伦常之地位,故其法常简,常历久不变(从汉代以迄清未不变)。

    ——摘编自杨鸿烈《中国法侓思想史》

    材料二: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通过《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典规定,“权利行使及义务履行必须遵守信义,以诚实为之”。还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从而体现了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不受限制的原則。法典还肯定了资本主义“契约自由”原则,并直接保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德国民法典》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两者内容(特点)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
  • 5.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
  • 6.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    )

    A: 设立皇帝称号
    B: 规定王位世袭
    C: 分封子弟为王
    D: 推行郡县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文综历史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一模历史
  • 8.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是以自己的行动,有力的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秦始皇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他所创立的一套什么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哪些举措又备受后人争议?

    华盛顿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因哪些突出贡献被称为“美国国父”?

    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他们巨大的榜样作用是整个人类的普遍财富.我们从秦始皇、华盛顿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身上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财富?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具备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学习,请你归纳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四校(五中、十二中、一实小、三实小)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10.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请回答: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结合史实,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汉高祖建汉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什么教训?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所体现的汉代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请回答:明太祖朱元璋从秦朝灭亡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你同意材料中明太祖的看法吗?请进行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