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
    B: 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
    C: 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D: 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延边州二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2.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该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皇帝制
    D: 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抚州临川区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时期

    代表人物

    拥有的权力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不是合法的宰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请回答: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这两对矛盾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高安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4.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 中央集权制完善
    B: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 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 议会制初步建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高安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5. 清人刘绍玢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他的这一主张(    )

    A: 抨击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 
    B: 着力倡导任人唯贤的选官原则
    C: 努力调和郡县与分封制的矛盾 
    D: 寄寓了分权于地方的政治意图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高安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6. 秦代只设置郡县制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D: 地方实权的扩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八一中学等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7.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 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 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 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 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8.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探究问题二: 古代雅典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四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根据材料三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概括材料四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 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