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
    B: 史家的研究论文
    C: 秦简的记载
    D: 民间的传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最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 郡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三公九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 西周
    B: 秦朝
    C: 东汉
    D: 明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