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记·商君列传》:“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 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 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 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 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云梦秦简中记载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A: 地方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 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C: 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 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B: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 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C: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图1                                                   图2

    A: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B: 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
    C: 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D: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6.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

    A: 郡县制
    B: 刺史制度
    C: 科举制
    D: 谏议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7.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 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B: 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 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D: 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
  • 8.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右面“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
    D: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 宗法制与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

    A: 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 抑制儒学倡导法家
    C: 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 防止人民反抗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