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
    A: 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 隋唐三省体制
    C: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该制度(    )
    A: 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B: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C: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元朝重要的政治创新
    D: 明确了宰相之间的职责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廷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和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
    A: 汉中外朝制
    B: 唐三省六部制
    C: 宋二府三司制
    D: 元一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通典·选举》中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具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由此可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    )
    A: 选拔有才德者为官
    B: 选拔有较多土地和其他社会财富的人为官
    C: 选拔豪门望族子弟为官
    D: 优先选拔官宦子弟为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请回答: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反映汉初存在的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曾经采取什么措施?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政治体制?
    上面汉武帝的措施和唐朝体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北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与之相似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    )
    A: 促进了文化融合
    B: 维护了社会公平
    C: 有利于专制统治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