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和这种制度相对应的是(    )
    A: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 “立嫡以长不以贤”
    C: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 2. 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
    A: 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 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 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 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3. 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
    A: 有效处理政务
    B: 维护朝政稳定
    C: 削弱宰相权力
    D: 增加决策科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4. 《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
    A: 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B: 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C: 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 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 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D: 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A: 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 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 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 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景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表3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8月)试卷
  • 9.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后世代承袭,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这反映了汉代(    )
    A: 以分封制为主体制度
    B: 较为重视政治传统
    C: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 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