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
    A: 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 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C: 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D: 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 2. 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
    A: 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 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 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 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3.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热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 4.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C: 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D: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试卷
  • 6.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检测试卷
  • 7.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 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 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 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 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 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 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
    A: 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
    B: 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 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
    D: 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
    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