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一反一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据此理论可以得出行省制(  )

    A: 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主要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D: 是对秦以来郡县制的否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 2. “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

    A: 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B: 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C: 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D: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5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3.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

    A: 实行察举制
    B: 颁布推恩令
    C: 设刺史监察
    D: 建“内外朝”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安徽安庆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 4. 唐朝前期,担任园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懦。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

    A: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 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安徽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 5. 严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此种政治后来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设置中朝
    C: 设转运使
    D: 设立内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 6. 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A: 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 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C: 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 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7. 《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 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 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9. 法律既属于政治的范畴,又具有很强思想文化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汉书杜周传》

    材料二:夏朝已经制定出了我国最早的适合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历法《夏小正》。商代不仅制 定了阴阳历,并设专官掌管历法。秦时第一次颁行了全国统一的历法《颛顼历》。汉以后一直到明清,历朝都制定了历法,历代法典都特设专条对破坏或私习天文历法的行为,给予极其严厉的惩罚。这在世界法律史上是很少见的。

    材料三: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西汉董仲舒以阴阳四时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大德小刑。此后,儒家倡导的“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既定政策。

    材料四: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离开礼的言行,正可以纳入刑的范畴),去礼之人,刑以加之(如 果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故曰取也。失礼则 入刑,相为表里者也。——《通典》第一百七十卷

    材料五:“《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春秋繁露·精华》.“吕步舒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史记·儒林 列传》

    廷尉张汤“以古法义决疑狱。”

    ——《汉书·儿宽传》

    帝时廷尉于定国“学《春秋》,身执经,……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

    ——《汉书·于定国传》

    和帝时廷尉、尚书陈宠“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以宽恕,帝辄从之。”

    ——《后汉书·陈宠传》

    请回答:

    材料一表明了中国古代法制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中历法的发达和法律对它的确认与保护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 点?元朝我国哪位天文学家编订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的什么历法?为了编 制精确的历法,他研制了以哪一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天文观测仪器?

    材料三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从汉武帝开始,西汉王朝形 成了怎样的治国方略?此后,历朝封建法律总体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说明了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提出 礼法并用、强调礼的制裁功能?具体地讲,材料中礼与刑是怎样“相为表里”的?

    材料五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观点对儒学的发展、汉朝的司法、儒法关系以及儒学的历史地位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卷
  • 10.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 “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