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 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 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变化的过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3. 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于(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4. “(元世祖时)议立三省。侍御史高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改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贵得人不贵多,不如一省便。’”元世祖接受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     )

    A: 三省六部
    B: 中书省
    C: 军机处
    D: 内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5.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 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 6.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

    A: 有利于选拔人才
    B: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 得到了不断完善
    D: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7.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 壮大皇族力量
    B: 保证列侯利益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笼络王侯人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8. 下列不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的是(     )

    A: 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
    B: 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
    C: 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D: 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9. 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

    A: 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10.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龙生龙,凤生凤
    D: 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一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