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 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 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 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 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   )

    A: 尚书-门下-中书
    B: 门下-中书-尚书
    C: 尚书-中书-门下
    D: 中书-门下-尚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6.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 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 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 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 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 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 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   )
    ① 三省合作 ②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④ 三省分工明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