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 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 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 加强专制皇权
    C: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 扩大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①中央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限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

    A: 先秦的世袭制
    B: 汉代的察举制
    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 隋唐的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6.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 丞相
    B: 郡守
    C: 州牧
    D: 刺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汉初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时最大的不同是(  )

    A: 中央官制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设置
    D: 独尊儒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  )

    A: 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 加强了皇权     
    D: 防止了分裂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以下关于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 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 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 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