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英国人杜麦思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思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 察举制的实行
    B: 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 科举制的推行
    D: 军机处的设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 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 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 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 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 4.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

    A: 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 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 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 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 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 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 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 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 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

    A: 交皇帝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兵部出兵
    D: 交内阁处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分封制
    B: 分封诸侯王
    C: 颁布推恩令
    D: 设置尚书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